2018年是停車設備行業的第三十個年頭,陪伴其一起成長的行業協會,也剛過完她二十歲的生日。強軍總配良將,龍吟必聞虎嘯。讓我們在我國停車設備行業發展三十多年來的歷史背景下,去追溯中國停車設備行業協會發展的蹤跡。
行業呱呱墜地——無中生有定乾效
九十多年前,世界上第一座機械式立體停車庫誕生于美國,標志著停車設備行業的新生,而過了四十多年,亞洲的機械式停車設備技術才在日本研發出來。作為具有后發優勢的中國,在國家企事業單位進行外派考察和學習后,于 20 世紀80 年代開始研發機械式停車設備,具體到1984年,可以說是我國機械式停車設備的開發元年。當時國內已有數家企業習得停車設備相關技術及管理經驗,并進入市場研發階段;1986年,機械停車庫首次在建設部主辦的《全國城市建設成就展覽會》上展出,讓停車設備和相關產品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到1988年,首座機械式停車庫在北京建成,該車庫為升降橫移類,分上下兩層,共68個泊位。自此,拉開了國內停車設備行業產品的序幕。
后三年,首座垂直循環類機械式停車庫在北京建成,共26個泊位;再三年,首座汽車專用升降機停車設備在北京被采用;同年,上海建設了首座垂直升降類(試驗)停車庫,共40個泊位。在國內停車設備行業發展初期,我們看到,從開始研發到第一座機械式停車庫的建成,僅僅用了四年的時間,此后六年國內停車設備行業發展勢如破竹,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便建立起相對健全的停車設備產業脈絡,在人口密集的一線城市出現了不同形式的停車設備產品,完成了早期的行業發展目標。
協會應運而生——問題初現尋對策,橋梁紐帶固成果
90 年代起,國內外許多企業開始看好中國的停車行業,通過設立合資企業、技術引進等方式,將國內廉價的生產成本與國外成熟的技術相結合,參與停車行業的競爭。國家也將該行業作為重點鼓勵和支持的對象,這點從1998年國務院頒布的《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中就能看出,該目錄將城市立體停車場列入其中。
在整個行業利好發展的同時,也隨之而來些許問題和困惑:在行業發展初期,企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當年的互聯網發展相對滯后,信息流通較為閉塞,這種閉塞表現在市場上,就容易模糊了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表現在企業間,就疏遠了行業間的交流和溝通;表現在政府層面,就滯后了政策的宣達、延遲了企業的實際需求。這種滯后的局面讓企業發展舉步維艱。在實際需求面前,經過多方的交流和充分地溝通,中國重機協會停車設備工作委員會于1998年正式成立了。是時,任伯淼當選首任會長,明艷華任秘書長。行業協會成立之初的宗旨是做企業的紐帶和橋梁。作為紐帶,行業協會鏈接了企業間的互動和溝通,為企業的發展方向、行業規劃提出了有價值的參考意見;作為橋梁,行業協會一方面向企業貫穿政策制度,一方面向政府傳達企業的實際需求,做到了在信息方面的雙向溝通。此后,停車設備行業便加速了她發展的腳步:1998年,首座垂直升降類停車庫在上海黃河路建成;作為國內重要港口的天津,同年 建成共24個泊位的國內首座多層循環類車庫;一線城市深圳不甘其后,也于當年建成首臺巷道堆垛類車庫,為國內增加了186個泊位。2000年的時候,全國機械式停車泊位年增長突破5000個,建設機械式停車庫的城市數量超過30個。
體制初步建立——行業發展不停歇,經營管理定規則
角色職能轉變——引進理念曾實力,助推企業定標準
產業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新浪潮,論壇年會集大成
隨著停車設備行業在國內發展日趨成熟,在不同城市陸續有新產品被研發出來,行業內的學術交流便成了這個階段比較凸顯的主題。作為停車設備行業的橋梁和樞紐,行業協會在這個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加強政府溝通——細化規則立標準,完善政策促發展
在此期間,伴隨著行業發展逐步走向正軌,行業協會也不斷增強和政府間的互動溝通,通過相關行業的交叉對接協助政府梳理和完善行業規范制度。并協助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和指導意見,為行業快速健康的發展鋪路搭橋:2004年,國家發改委《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出臺,提出大力發展城市停車事業,搞好停車場所及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制定停車場用地政策、投資鼓勵政策及相應標準;2006年,國家建設部建科[2006]315號頒布了《建設事業“十一五”重點推廣技術領域》,將地下停車庫、多層停車樓和機械式停車庫建設技術列入重點推廣領域;2010年, 國家住建部、公安部、發改委以建城[2010]74號文聯合出臺了《關于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及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各地要根據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近期著力解決停車設施供應不足、挪用停車設施和停車管理滯后的問題。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資源,推動立體化停車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同年,上海世博城市停車國際論壇暨國際停車協會年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 停車設備制造企業自律委員會成立,共27家企業成為首批自律委員會會員,形成《濰坊公約》;第二年,國標GB/T26476《機械式停車設備術語》、GB/T26559《機械式停車設備分類》、GB/T27545《水平循環類機械式停車設備》陸續頒布實施。
打造產業生態——傳統企業待更迭,換屆選舉譜新篇
我國機械式停車設備制造業在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生產經驗和技術基礎,但客觀來看,我國在停車設備行業畢竟屬于晚近開發國家,行業內大部分企業尚處于仿制階段,研發設計能力不強,這導致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占市場份額較大。在機械式停車設備的分類中,升降橫移類停車設備,特別是低層升降橫移類停車設備市場占有率超過80%。這類設備優缺點都比較明顯:優點是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因其具備成本低、場地適應性強、停車數量多;缺點是提升速度慢、運行效率低,車庫人性化程度較差。
破解產業難題——轉變模式增收益,融合產業促發展
隨著行業制度的不斷完善,面對國際市場的爭相角逐,我國業內的經營模式也在逐漸發生轉變:產業初期的經營模式,是“產品銷售+售后服務”,該模式根據產品特征和客戶需求,一方面是接受客戶訂單后進行產品設計、組織生產、安裝調試、產品驗收,完成產品銷售,另一方面是為客戶提供人員培訓、維修保養、零件供應等服務;如今已變成“產品銷售+綜合服務”,有別于基本經營模式,“產品銷售+綜合服務”模式提供了全產業鏈的綜合服務,是行業具備競爭實力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意識到產業運營模式的巨大轉變,行業協會引導企業不僅要做設備供應商和產品售后服務商,還要向客戶提供技術咨詢、規劃審批、土建施工、設備裝潢、售后服務、遠程控制、智能管理等一系列綜合服務,從而由單一的設備銷售與售后服務商提升為綜合服務提供商。同時,協會持續促進企業與政府間的良性互動溝通,通過PPP 模式或自建模式參與停車場的投資、管理、運營等獲得延伸服務的增值收益。實現了產業的互聯。
尾聲 未來篇
隨著人們對停車設備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質、高效、高智能”的停車設備已成為行業發展方向。近年來,有競爭實力的少數企業加大了產品研發的自主創新力度和投入,一方面對升降橫移類停車設備的技術進行升級,提高了設備提升速度和智能化水平,具備了“高層、高速、高智能”的特點。另一方面,加大對平面移動類、巷道堆垛類、垂直升降類等高智能化停車設備的研發投入,出現了諸多自動化程度、運行效率和性價比更高的智能化高端產品,代表了當今國際先進水平。我國高端自動化機械式停車技術經過不斷的創新實踐,已經開始走出一條自我創新、良性發展的道路,未來發展勢頭向好??梢韵嗬^,停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會更突顯人性化設計,注重人機交互,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白駒過隙三十年,對停車設備行業來說,甚至不是一個節點,而只是剛剛開始;時光荏苒二十年,對停車設備行業協會而言,不只是一種陪伴,更是一份職守。我們欣喜地發現,在科技互聯、以智能化、人性化為主要發展趨勢的今天,政府已經逐漸把行業的管理權限下放到行業協會,而主抓主體經濟增長;行業協會也逐漸從信息的專遞者、規則的制定者、戰略的引導者向最終的行業監督者轉變,成為了行業的裁判,為業內公平、公正、公開的良性發展氛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相信在政府一貫的利好政策支持下,在科研成果不斷突破創新下,在國際市場持續角逐激發下,在行業協會張弛有度的協助下,停車設備行業一定會越來越人性化、智能化和個性化,迎著朝陽,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轉載自起重運輸機械,特此鳴謝?。?/span>
作為中國智能停車設備的引領者,安徽華星智能停車設備有限公司一直緊隨時代潮流,密切關注行業發展,不斷創新,用自身的實力和對社會的責任,用科技和品質塑造真正的“智慧停車,華星引領”。安徽華星智能停車熱忱歡迎國內外有志投身于智能停車行業的團體個人前來考察交流,熱忱歡迎各地有意向投資建設智能車庫的團體個人前來合作洽談。有您的加入,智能車庫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安徽華星智能停車設備有限公司